【形制典故】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,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,规划制度,后人称孔子创制的琴式为“仲尼式”,又叫“夫子式”。孔子这一生,与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孔子离鲁,愤而做《龟山操》;孔子去晋,阻而作《将归操》;孔子困于陈蔡,哀而作《幽兰》曲。 此样式是历代存世古中最多的一种样式,《中国古琴珍粹》一书共录入了109张老琴,其中仲尼式便有62张;《今虞琴刊》一书所载二百余张古琴,仲尼式十占其八,可见此样式流行之甚。然而从存世的唐琴来看,仲尼式在宋代以前并非十分流行,因为现在明确认定为唐琴的仅有一张,且为晚唐所制。只是宋代以后理学兴起,崇孔思潮加甚,才出现了仲尼式一霸天下的局面,至此才成为诸多样式中最为流行的一种。 代表古琴:宋代“万壑松”琴,宋代“奔雷”琴,宋代“海月清辉”琴,明代“蛾眉松”琴(故宫博物院藏),唐代“来凰”琴(浙江博物馆藏),宋代“辨梦”琴(国博藏)等。 此款式造型简洁流畅,只在琴体腰部和项处各呈方折收束,通体没有任何其他修饰,直中有曲,曲中取直,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庸内敛的风格,也是因为仲尼式简洁的构造,其声才能清雅纯正,合君子之音。 |
|Archiver|小黑屋|交流|养一古琴【北京度一古琴馆】
( 京ICP备09083889号-12 )
GMT+8, 2025-7-12 12:42 , Processed in 0.103048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